酒,天地之间的“尤物”,形似水,性似火,萃五谷之精华,采日月之灵气,既有消愁除忧之功,也有遣怀助兴之能,是承载情义的最佳载体。
无论是桃园结义的义薄云天,还是“竹林七贤”的放浪形骸,亦或是日常朋友相聚的开怀畅饮,均离不开酒,可以说是无酒不欢、无酒不快。
大家纵观中国至少7000多年的酒史,不难发现酒自从被发现、发明之时就摆脱了纯粹具体“物”的状态,而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酒以外的内容,饮酒并不止于口腹之乐,在许多场合,酒作为一种文化消费,用来表示一种礼仪、一种氛围、一种情趣或是一种心境,因此,可以说酒早已成为融入中国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殊饮品。
一捧粮食,一舀清泉,一心一意,加之造物主的鬼斧神工,方得一樽美酒。无论是酱香型的茅台、郎酒,清香型的汾酒、二锅头,浓香型的泸州老窖、五粮液、剑南春,凤香型的西凤酒;亦或是米香型桂林三花酒,兼香型的安徽口子窖,豉香型的广东玉冰烧酒,它们都属于“中国白酒”大家族,同白兰地、威士忌、伏特加、金酒、朗姆酒、龙舌兰酒、日本清酒一道被称为“世界八大蒸馏酒”。
中国白酒,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,以大曲、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,经蒸煮、糖化、发酵、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,是由发酵酒演化而来。虽然中国早已利用酒曲及酒药酿酒,但在蒸馏器具出现以前还只能酿造度数较低的果酒或黄酒。蒸馏器具出现以后,用酒曲及酒药酿出的酒再经过蒸馏,方可得到酒度较高的蒸馏酒,即中国白酒。
具体而言,蒸馏酒的出现是在宋朝之后,并于明清时期得到发扬光大,这一时期白、黄、果、葡、药五类酒竞相发展,绚丽多彩,而中国白酒则欣欣深入生活,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饮用佳品。但中国酒文化的显然要从更早的历史去展望,酒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,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。
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,我国首次对中国白酒的香型进行了定义,具体分出了酱、浓、清、米和其它这五种基本香型。此后,随着中国名酒明细单的扩容,中国白酒的香型也在原来其他香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,及至今日,国家标准白酒香型已经达十几种之多。
董小姐说了这么多,大家是不是涨知识了呢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