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质好的普洱茶价值是惊人的,而普洱茶的品质与陈化条件有密切的关系。
“陈化”是普洱茶发展香气、巩固和完善品质的重要工序,它已不仅仅是贮藏,而且是向着香、醇、甘、润、滑方向转变的重要步骤,这一系列的感官变化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,如茶多酚、氨基酸、可溶性糖等的变化密切相关。
(一)、感官的变化
生普在贮藏过程中由于水分、温度、阳光等因素,在汤色、滋味、香气等方面发生改变,生普的汤色会由绿黄转变为红黄,香气会由鲜香转变为陈香,日晒气会减少甚至消失,其品质受茶黄素和茶红素比率影响极为明显,茶红素比值越大,普洱茶的品质越好。
(二)、香气的变化
普洱茶以其“越陈越香”的独特品质赢得了茶中“能喝的古董”的美誉,且这也成为普洱茶市场上衡量陈化普洱茶价格的重要因素。虽然“越陈越香”和“能喝的古董”这两种说法只是通俗的概指,但合适的储存条件下,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确会产生一些令人愉悦的香气。那么普洱茶后期陈化贮藏过程中,香气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?
普洱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菇烯类、芳环醇类、醛酮类、酚类、杂环化合物、内酯类、碳氢化合物等。这些成分呈现出烤香、酚香、陈香和木香,从而构成了普洱茶的独特香气。这与普洱茶所使用的原料以及贮藏过程都有很直接的关系。
(四)、多酚类物质的变化
(1)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变化酚
多酚类是多种性化合物的总称,其主体为儿茶素(黄烷醇)占总量的60~80%,与茶的汤色、滋味和香气都有密切的关系。如:茶黄素、茶红素、茶褐素。这些色素的综合变化,就促成汤色逐渐变深。
茶黄素能溶于水,滋味较鲜爽、收敛。茶红素能溶于水是茶汤汤色的主体物质,刺激性较弱,呈游离状态存在,反映滋味的浓强程度。茶褐素味道相对要淡,是造成茶汤发暗的因素。茶黄素、茶红素、茶褐素三者的转化以及相互比例与普洱茶的品质有关,所以在后发酵过程中使多酚类发生自动氧化所形成的产物,是决定普洱茶品质风格的呈味物质。
(2)黄酮类化合物的变化
黄酮类化合物是以黄酮(2-苯基色原酮)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,其中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产物,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、黄酮醇或查耳酮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、抗肿瘤、保护心血管、抗突变等作用,研究表明普洱生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,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出增加,所以生普贮藏时间的延长,在抗氧化、抗肿瘤、保护心血管、抗突变等作用方面比新生产的生普要好。
(五)、咖啡碱含量的变化
咖啡碱作为茶叶的特征物质之一,是茶叶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生物碱,其含量一般占鲜叶干物重的2-5%,它参与了茶叶品质的形成,特别是与茶汤的滋味有显著相关性,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