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到假期很多家长都会带娃出去撒欢的频次变高,加上节假日人流大,防走失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一件事儿。

在美国每40秒就有一个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“不见了”,但是每年真正失踪或者被绑架的孩子只有115个。我国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称,目前国内走失的孩子的找回率也达到90%。
家长在防止和应对走失这件事上可以做的事有哪些。
|||— ❶ —|||
|||纠正错误的安全教育|||
kidproofsafety的创始人前警官SamanthaWilson认为,对孩子最错的安全教育就是“不要跟陌生人说话”。这条模糊而难以执行的规则,让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刻失去了求助的能力 。
你应该教育孩子真正的规则是—“不要在没有得到父母允许的情况下,跟任何人走”,这是一条学龄前儿童都能掌握的规则。
|||— ❷ —|||
|||让孩子呆在原地|||

有些安全教育会鼓励你和孩子和孩子约定一个走散后会和的地点,比如收银柜台和问询处之类。
但是如果孩子很小(2-7岁),那她能不能有效的辨识你所指的地点?会不会在寻找的过程中越走越远,这都是您要考虑的变数,所以最易传达和执行的规则是—“呆在原地,妈妈一定会回来找到你”。
|||— ❸ —|||
|||让孩子学会叫你的全名来呼救|||
美国国家防犯罪安全理事会的JoselleShea表示,罪犯习惯找那些不引起注意的,安静的孩子下手,让孩子叫你的名字比叫爸爸妈妈更好,这样会让你在极端情况下,更快辨别出你的孩子的声音,并找到他。
|||— ❹ —|||
|||教孩子找一个可靠的求助对象|||

当孩子呼叫而得不到回应时,他就需要找一个求助对象。一般认为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是最安全和最愿意帮忙的人。但是如果孩子很小,他是不能分清楚制服和普通衣服的区别的。那么最好的求助对象是带孩子的女性。统计上,这一类人是最安全以及最愿意付出时间帮助孩子的人。
要记住在这种情况下——“呆在原地”的规则仍然适用,让孩子找附近的女性帮忙,而不是轻易移动。
|||— ❺ —|||
|||进行正向的安全教育|||
在孩子3-5岁时,是很容易受到惊吓和留下心理阴影的阶段。所以你不应该恐吓孩子来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。
试举一个反例——“看大卡车,卡车很危险会撞你” 这就是一个负面且不明确的安全教育案例。这会让孩子对一切事物保持过度的恐惧。

你应该给孩子明确正向的指导,比如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演练:在家里或者其他明确安全的空间。排练走失的场景,最好邀请你的一些朋友参与进来,看孩子能不能根据你制定的规则行事。(大声呼叫你的名字—找附近可靠的人求助—呆在原地等)。

再比如,在和孩子去商场的路上,询问他是否知道万一找不到妈妈该如何办。
|||— ❻ —|||
|||出行时足够的计划和准备|||

给孩子穿明亮的衣服,这样你才能在人群中一眼看到孩子。携带自己制作的紧急联系卡,或者让孩子牢记你的手机号码。出门前给孩子用手机拍张照片。这样在意外发生时,你可以非常容易的向人询问和求助。
一群人带着孩子出去时,明确孩子的负责人。当负责人需要临时走开,那么明确交接负责的任务。永远不要假设另一个大人在看着孩子,不要没有交接“看孩子”的任务,就走开。
|||— ❼ —|||
|||积极的应对意外的发生|||

第一时间报警是必要。(有些人以为孩子失踪24小时后才可以报警,这种等待是没有必要的)也许在短时间内,警察并不会就此行动起来,但是路人如果找到你的孩子,也会向警察报告。这样你们的信息会在警察处匹配汇总。
依照你的孩子的约定,回原路寻找孩子。再去孩子喜欢和熟悉的地点寻找。找到孩子后,安慰孩子并庆祝重逢,不要责骂孩子。因为有些孩子有可能会担心责骂而躲着大人。
|||— ❽ —|||

可调节的肩带松紧适中把会限制宝贝的活动自由,胸前是大面积包裹的,可以分散行走时的压力,舒适感更好。

little life 是来自英国的知名亲子户外安全品牌,他们的动物形象比较含蓄,留了更多想象的余地。内部可以写父母的姓名和联系电话。
这款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了,使用skiphop的经典动物形象,整个包很硬挺,收纳功能比较齐全。内部有写家长的联系方式等信息。这款的扣子是金属的,结实耐用。
腕上的布料很舒服,内置钢丝不易断裂,长度合适伸缩性很好,去逛超市不用担心孩子乱跑走丢。
外观造型很可爱,可以把自制的联系卡放到里面不容易丢,随身携带方便拿取。
小米出品的,耗电低,定位很精准,可以快速找到孩子的位置,双向通话交流更通畅。

可爱动物造型,不影响整体穿搭造型,内附折叠信息,有两份紧急联系信息联络卡。